林清玄:最好的老师都是伟大的演员 睿和咨询 2019-09-10 编者语:秋菊溢彩,桃李芬芳。在这收获成果又播种希望的美好季节,我们迎来了第35个教师节。在这个美好的节日里,睿和全体员工向兢兢业业、无私奉献的老师们致以心底最真挚的感谢和敬意!真诚地道一声:老师,您辛苦了! 1.最好的老师都是伟大的演员 林清玄小的时候,成绩很差。 有一天,一位老师邀请他去家里吃晚餐,晚餐吃的是饺子,他很开心。 热乎乎的饺子端到桌上的时候,他感动得眼泪差点掉下来。接下来老师说的话,让他更感动。 他说:“我教书50年,我用我的生命向你保证,你将来一定会成功!” 从来没有人这么了解他,从来没有人用生命向他保证一定会成功,林清玄忍不住的热泪滚落到了饺子上面,那个时候他在心里暗暗发誓,一定要努力学习,出人头地。 他像是被唤醒了内心种子的人,异常努力,小学三年级就立志当作家,小学开始每天写500字,初中写1000字,高中写2000字,大学写3000字,他一直坚持了下来,到现在已经出了131本书。 然而,悲剧的是,他的老师演技并不高超,后来被他识破“骗局”:他发现全班每个同学都去过老师家里吃饺子,而且老师对每个同学都用生命保证过。 林清玄老师的演技虽然拙劣,但不得不说对他的影响非常大。 在我们小的时候,都曾经被一位老师或者一个成年人影响过,他们的一个夸赞,一个鼓励,一个关注,很有可能唤醒我们内心的种子,改写一生。 2.孩子不会向不喜欢的老师学习 记得有一次代替表哥去给侄儿开家长会,阳光甚好,心情舒畅,我冲着侄儿挤眉弄眼,逗得他哈哈大笑。 他跟我说:“叔叔,你真好,还会笑,不像我们班上的老师,他们都是绷着脸来上课的,从来不会冲我们笑。我们班上只有音乐老师是笑眯眯的,我们可喜欢她啦!” 听他这么一说,我心里咯噔一下,小孩子上课是这种环境怎么行,肯定对他的成长有影响。 后来,我在侄儿的日记看到一篇文章:《老师的微笑不见了》,他写到“下课的时候我去上厕所,路过操场的时候,我听到了一阵笑声,是我们班主任,她正在打电话。我叫了一声老师,班主任扭过头一看是我,脸上本来的笑容一下子没了,她用冰冷冷的语气问我:‘你有事吗?’我连忙摇头跑开。 后来我知道了,老师不是不会微笑,她们只是不对我们微笑而已。” 我听表哥说,侄儿来到这个学校后,性格变得有点孤僻,不大爱说话,我想应该是和学校的氛围有关,我开家长会的时候发现,老师对家长都是笑眯眯的,但是私底下对学生却普遍比较冷漠。 回来的时候,我和表哥说:读完这个学期,赶快换学校吧,这个学校的氛围不太好。 从事教育工作6年以来,我发现许多老师喜欢把生活中的负面情绪带到课堂上面,殊不知老师的一个微笑对孩子是莫大的鼓励,他们在成长的时候,非常渴望得到老师的认可和喜欢,在欢声笑语中长大的孩子,更容易形成乐观、开朗的性格。 其实老师也是人,也会有心情不好的时候,但是一定要记得及时调整,如果实在调整不过来,那就当自己是一个演员吧,把你的微笑带给你的学生们。 3.比“应试作文”更重要的是,对亲人和故乡的真情实感 到一个小镇去演讲,主办演讲的人正好是补习班的老板,力邀我顺道去他的“儿童作文班”演讲,盛情难却,加上我一向喜欢与人为善,就答应了。 在路上,老板问我:“林先生小时候上过作文班吗?” 我说:“没有,在我小的时候根本没有作文班,没有人为了作文去补习的。” 他说:“那么,你觉得作文班要怎么教才好?”“我不知道,我真的不知道要怎么教人写作文呢!” 老板一脸疑惑,车子到了补习班门口,才发现补习班比我想象得大,不仅有作文班,还有绘画班、音乐班、英语班、数学班,从这里也可以发现,即使在小城镇,父母也十分关心孩子的才艺,希望孩子的才华十项全能。 到了作文班,我大略看了孩子们的作文,发现小孩子写的都是议论文,这使我感到惊讶,因为孩子的人生观点才刚刚起步,对人生会有什么好的议论呢?作文班的老师告诉我,那是为了训练孩子写论文的习惯,以便他们到中学时,作文的考试得到高分。 我给小朋友的建议只有三个,一是从自己身边熟悉的人事来写作文。二是尽量地抒情,少发议论,一个人如果能充沛地表达感情,要发议论就很简单了。三是不要为了考试才学作文,不要老师说什么就写什么,因为作文是一件很快乐、很有趣、很有创造性的事。 离开作文班之后,我想起在小时候,自己为什么想写文章,那是源自对故乡、对人情的感动。 当我在读小学的时候,看到故乡旗山学校那年代久远、高大无比的椰子树,想到我的父亲,哥哥,姊姊都和我读过这个学校,内心就充满感动。 在我每次爬上古山顶上,总会动情于那些姿势强健优美的大树,然后俯视我的故乡,与坚挺的旗尾山遥相对望,就会想起“旗鼓相当”的成语,想到百年前,这里曾被誉为“全台八景”,只是很少人知道了。 有时候,我会听老年人谈起我的祖父林旺,他是第一个在旗山开“牛车货运行”的人,日侵时代怎样经营米店、买菜的轶事,听说他的性格刚烈,只要家里养的牛打架输了,他会用木炭把牛角烤软、削尖,去讨回公道。 我亲眼看到我的乡亲们天蒙蒙亮就出门,艰苦无人问的农作生活,感受到“赤脚的,逐鹿;穿鞋的,吃肉”那种对生命的不平,心想一定要有人写出他们的心声。 我的父母亲教养一大群孩子,时而严厉,时而温柔,做牛做马让我们长大、受教育,并培养对人生的远见,不在困苦挫折中畏缩,现在想来还会动容眼湿。 再看到故乡农业由盛而衰,“香蕉王国”的盛况失去已久,大部分土地荒芜、废耕,故乡子弟的素质不能提升,反映了整个台湾农业与教育的失落。从前在蕉园中嬉戏的情景,怅然难忘! 就在我们生活的故乡,在我们深爱着的亲人朋友,就存着最动人的素材,只要能把这种感情表达,便是最好的作文了。 追着台糖的小火车向前奔跑,看能不能捡到掉落的白甘蔗。 在收采过的番薯田里,找没有挖走的番薯在田间烘番薯。 在清澈的楠梓仙溪摸蛤兼洗裤,在包仔湖游泳、捡石头、漂水花、晒太阳。 沿着稻香与油菜花香的小路,散步到美浓,感知生命之美,弄得震荡内心。 看妈妈如何把一个鸡蛋切成八片,如何把一粒苹果切成十二片,如何做风梨竹笋豆瓣酱,如何做番茄馅饼,把技能发展到极限,其中有无量的爱并维持公平。 看着父亲和故乡父老端立看着因生产过剩被倾倒的香蕉而老泪纵横…… 如果我们要写好作文,故乡与爱就是最好的范本,在风与白云之间,有一群人在无限的时空中相遇,共同生活与呼吸,这就是最值得珍惜的因缘了! 不论我们是要写好考试的作文,或抒情的作文,甚至为生命写一篇文采斐然的文章,就从故乡和亲人开始吧! 4.任何有价值的智慧,都不是老师可以一一传授的 一位想学习玉石鉴定的青年,听说在远处有一位年老的玉石家,他就不远千里去向老师傅学艺。 当他见到老师傅,说明了自己学玉的志向,希望有一天能像老师傅一样成为众人仰佩的专家。 老师傅拿一块玉给他,叫他捏紧,然后开始给他上中国历史的课程,从三皇五帝夏商周开始讲,讲了几个小时,却一句也没有提到玉。 第二天他去上课,老师傅仍然交给他一块玉叫他捏紧,又继续讲中国历史,一句也不提玉的事。就这样,光是中国历史就讲了几个星期。 接着,他向年轻人讲中国的风土人文、哲学思想,甚至生命情操,除了玉石的知识之外,老师傅几乎什么都讲授了。而且,每天他都叫那个青年捏紧一块玉听课。 经过几个月以后,青年开始着急了,因为他想学的是玉,没有想到却听了一大堆与玉无用的东西。有一天他终于鼓起勇气,希望向老师傅表明,请老师傅开始讲玉的学问。 他走进老师傅的房间,老师傅仍照往常一样交给他一块玉,叫他捏紧,正要开始谈天的时候,青年大叫起来:“老师傅,您给我的这一块,不是玉!”老师傅笑起来说:“你现在可以开始学玉了。” 这是一位收藏玉的朋友讲给我听的故事,有非常深刻的启示。 对于学玉的人,要想成玉石专家,不能光是看石头本身,因为玉石与中国文化是不可分的,没有深厚的文化素养,不可能懂玉。 所以老师不先教玉,而是先做文化通识的教化。其次,进入玉的世界第一步,是分辨是不是玉,这种分辨不只是知识的累积,常常是直觉的反应。 如果我们把这个故事往人生推进,也可以找到许多深思的角度。 一是学习任何事物而成为专家都不是容易的事,必须经过很长时期的训练。 二是在成为专家之前,需要通识教育,如果作为中国专家,就要先对历史、人文、哲学、思想、性格有基本的识见,否则光是懂一些普通技术有何意义? 三是成为专家的第一步,应该有基本的判断,有是非之观、明义利之辨、有善恶之分,就如同掌中的宝玉,凭着直觉就知道为与不为,这才可以说是进入知识分子的第一步了。 这世界上任何有价值的智慧,都不是老师可以一一传授的,完全靠自己的体会,老师能给我们宝玉,能不能分辨宝玉却要靠自己,那是由于宝玉不仅在掌中,也在心中。 每个人的心灵里都有一块宝玉,只是没有被开发,大部分的人不开发自己的宝玉,却羡慕别人手上的玉,就如同一只手隐藏了原有的玉,又伸手向别人要宝物一样,最后就失去了理想的远景和心灵的壮怀了。
所以,每天把自己的玉捏一捏,久而久之,不但能肯定自己的价值,也能发现别人的美质,甚至看见整个世界都有着玉石与琉璃的质感。 文章来源:公众号“林清玄”及网络 文章选取:钱荷云 董立娟 李志花 本文编辑:钱荷云 |